媒体报道
戳这里,带你认识软萌血小板
之前有一部超火的动漫《工作细胞》热播的时候,很多人萌上了可爱爆炸的血小板妹子。显然,真实的它们并不如此。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真实的它们。
什么是血小板?
血小板是主要在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不断产生的血细胞,具有独特的表面膜蛋白、细胞器和内容物。血小板来源于巨核细胞,是血液中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小板计数有100-300×10^9/L之多,即我们常说的10万-30万。平时,大部分血小板在血管中参与血液循环,还有一部分则贮存在脾脏中,当血管中的血小板不够用时,就会释放出来。
动漫中的血小板 vs现实中的血小板
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所谓“细胞不可貌相”,别看比起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体积小的多,血小板的作用可不容小觑。
1、 止血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是通过其释放的血管收缩物质、血小板粘聚成团堵塞损伤的血管和促进凝血实现的。血小板容易粘附和沉积在受损血管所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聚集成团,形成止血栓;血栓直接堵塞在血管裂口处,除了起栓堵作用外,还可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
2、凝血
受到损伤的血管或组织处会产生一些因子,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血凝系统,在血小板所释放的不同因子的综合作用下,数分钟内完成了一系列酶促生化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血浆内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相互交织成网,因而把血细胞网罗起来,形成冻胶状的血凝块。
血小板有多重要?
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急性白血病患者、癌症患者、血小板无力症患者、巨血小板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患者需要输注血小板才能延续生命。
血小板太少会怎么样?
如果血液中的血小板含量低于正常值,或者出现功能性缺陷,人体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凝血障碍,从而导致身体比常人容易出血,严重的可伴有咯血、上消化道大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
捐献血小板和全血有哪些不同?
献血小板:捐献血小板,属于捐献“成分血”中的一种。即通过同样的采血针将献血者的血液采入到一个一次性的、无菌的密闭管路中,此套管路通过全自动的血细胞分离机的处理,将需要的成分(血小板)收集到一个塑料袋中,而其他成分同时还输给献血者的过程。捐献血小板和全血还是有些不同的。
1.采血时间不同。捐献全血是直接采血装进血袋,一般时间较短。而捐献血小板则需要采血机先将部分血液从献血者身体抽出,经过分离,再将剩余成分回输给献血者,此过程需要重复多次。因此,捐献血小板需要较长时间,一般单采血小板时间为45-90分钟,根据献血者个人身高体重、血管粗细、血液循环速度等指标而略有不同。
2.恢复时间不同。血液中所有成分每天都经历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新陈代谢过程。人体血小板的寿命一般为7-8天,每天都有一部分的血小板由于衰老而死亡,同时也有新的血小板不断生成。健康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充裕,捐献后48小时内血小板就可以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比献全血的恢复时间要短得多,也不会影响到献血者的健康。为保障献血者安全,我国在《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规定,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每年不大于24次。若单采血小板后献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若全血献血后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
3.对献血者的要求不同。捐献血小板对于献血者的血液质量有更高的要求。除了必须满足献全血必须具备的健康条件以外,献血者的血液粘稠度、血脂含量、红细胞含量都必须符合要求。
4.对于受血者而言,血小板更有针对性。临床上某些患者,并非因为全血的缺乏而需要输血,只是因为血液中缺乏某种成分。例如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只需要输注血小板,而不需要输注其他成分。此时如果输入全血,则需要输入很多全血才能使其达到血小板正常水平,不仅效率不高,浪费血液,也会造成血液中其他一些成分过高,对患者来说不是很安全;而单纯输注血小板,对患者来说非常有针对性,能够很快使病情得到控制。
- 标签:
上一篇: 献血后,原来它去了这里....
下一篇: 献血后,原来它去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