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动态 >>学术动态 >> 正文

资讯动态

学术动态

检查检验② | 怎么读懂血常规?

发布时间:2022-10-3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相信大家一定都去做过体检,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就是血常规。我们拿到血常规单子,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以及上上下下的箭头直挠头。

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逗比拯救世界表情包网站


那我们要到底怎样才能看明白血常规呢?其实血常规上那么多的项目大家也不需要全部细看,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指标即可。


一.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主要是咱们身体的“卫士”,负责对抗外界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入侵,同时如果身体中出现了叛变的“癌细胞”,白细胞也会将其清除。


白细胞计数升高


白细胞计数升高意味着身体中可能有感染。因为肿瘤及其相关的治疗容易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感染较为常见。


但应用激素类药物、近段时间打过升白针、身体存在非感染性炎性情况的患者,也有可能会出现白细胞数量的升高。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白细胞计数极大幅度升高,需要考虑是否是白血病等血液肿瘤引起的,此时不正常的白细胞大量增殖堆积,如果血常规的最后部分标注着幼稚细胞(或异常细胞、原始细胞),极有可能是急性白血病,需要去医院做详细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白细胞计数减少


白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病毒、寄生虫感染,过敏,中毒等相关,在上述这些过程中,由不同种类的白细胞发挥作用,进而会导致白细胞数量的减少。对于肿瘤患者,白细胞数量减少极大可能还与抗肿瘤治疗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白细胞减少到一定程度会增加各类感染的风险,因此,这种情况如果需要外出,建议佩戴口罩;如果白细胞低于2×109/L,建议尽快就医,查找病因。


当然啦,一些生理原因,例如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以及女性妊娠分娩期等都可以使白细胞一过性增高,同时过度疲劳等可能会引起白细胞数量轻度下降,及时复查能够安心哦。


让我们通过下图了解不同白细胞升高时的可能情况吧。

图片


二.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在血管中奔流的红细胞是血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全血容积的37%~50%,女性占比低于男性。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发挥运输和交换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功能。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值应该是3.5~5.5*1012/L, 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110~160 g/L。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提示可能是贫血。


导致贫血主要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出血过多或者红细胞破坏过多,另一个就是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产生减少。


所以,对贫血的患者,首先要排查是否有出血,是否存在红细胞破坏过多的情况,如各种原因导致的溶血性疾病。其次要看是否存在缺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的情况,这些都是红细胞生产的原料;同时骨髓的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生产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当然女性在妊娠的过程也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理性减少,这是正常现象啦。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身体缺氧引起的红细胞代偿性增多,比如长期吸烟、肺部疾病或心脏病、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等。


但也要警惕红细胞的相对性增多,比如严重呕吐、腹泻、排尿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时,由于大量失水,血液浓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这虽然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也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处理。


三.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主要起着凝血、止血、修复破损血管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100~300*109/L。


当你发现血小板计数低于这个正常值的时候,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身体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二,药物原因,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细胞毒性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等;

三,血液系统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常常会出现血小板生成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的血小板破坏增多或脾功能亢进导致的血小板分布异常而减少。


血小板数量降低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出血,如身体轻轻磕破就会出现青一块紫一块,严重时会出现伤口流血不止可能导致失血过多,在血小板低时需要注意避免磕碰及外伤发生。


如果血小板计数特别高,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要及时进行骨髓检查,不明原因的血小板持续增加需要警惕肿瘤的发生,如果血小板持续升高会增加血栓发生的风险。



  温馨提示  


血常规化验单拿到手后,除了看小箭头,也要记得看后面的参考区间哦~如果化验单上的异常值只比参考值高或低那么一丢丢,意义其实并不太大,都无需过于焦虑。只有与参考的正常值至少相差10%-20%以上时,异常结果才有临床意义。而且不同检查时间和检测机器也会有小幅区间波动,因此也不能完全凭借血常规检查就判断疾病,还需要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检查,同时结合患者个人的病史、现有的症状等来进行综合的排查。


虽然现在大家已经初步学会了如何看血常规结果,但千万不要妄自诊断哦,人体的健康绝不是单单靠血常规上的几个数字就可以判定的,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希望大家能一起关注血常规,关注自己的血液健康!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管理专家共识(试行版).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9. 13(2): 97-101.

[2]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4. 8(2): 81-90.

[3] 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 陈竺,陈赛娟.威廉姆斯血液学.第9版(翻译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审核专家丨郑焱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陕西省血液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标签:
  • 春富研究院

  • 儿血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