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广州日报》特刊 | 建中国著名的儿童血液病移植中心,100例百日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
站在国际级血液病学术会议(美国血液病学会年会,ASH)的演讲报告台上,面对来自全球血液病领域的专业人士,李春富或许会想起他年少时求学广州市卫生学校的一幕,一本“赤脚医生手册”燃起了他的从医念想。
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次被ASH邀请做大会发言,2019年又登上欧洲血液病学会演讲台,李春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是中国儿科血液病医生中到目前为止首位4次在国际级学术会议上口头报告的医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学者。
2017年,李春富荣获宋庆龄儿科医学奖,这是中国儿科医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奖项,也是广东省首位获此殊荣的儿科血液病医生。那时,他仍是南方医院儿科主任,教授、硕士和博士导师,创立并主持当时亚洲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是全球知名的儿童血液病专家。
2018年7月,退休后的他创立了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至今近一年,建成并投入使用36间百级层流移植仓,成为中国规模庞大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截至6月24日,已完成移植114例,移植成功率98.7%,为无数血液病患儿带来希望。
在无数个数据中,李春富最看重的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死亡率”。其中移植术后100天内非复发死亡人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总人数的比例,国际上一般在5%~10%。而他领导着全新的年轻团队在完成100多例半相合为主的移植后,在这个标志着移植技术水平的关键指标上做到了“0”的好成绩。
“看到孩子和家长在我们这里接受移植,开开心心地回家,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安慰。”李春富动情地说,“人都会老去,生命都将终结。但只要我的生命还在燃烧,每一刻都属于病孩。”这句李春富在研究院开幕式上的致辞,至今深深地感动着无数病患家长。
李春富教授
4次登上国际血液大会发言台
东莞台心医院住院大楼的外墙上,“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12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东莞首间、广东乃至国内都为数不多的、直接以医生名字命名的医疗单位,这是被誉为中国“地贫之父”、知名血液专家李春富教授领衔主持的、目前中国首间专注儿童血液病研究和诊疗的单位。
就在今年6月13日~16日,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的国际会议之一,第24届欧洲血液病学会(EHA)年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全球100多个国家10000余名血液学专家汇聚一堂,一起分享探讨有关血液学的创新理念及新的科学和临床研究成果。李春富教授团队以一项大会主会场口头报告、一项壁报展示的好成绩亮相此次EHA2019。
李春富领衔的研究报告题为《环磷酰胺后续白消安,固定细胞剂量和多药物方案改善了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变更供者移植的效果》,该项研究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深圳市儿童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和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通力合作完成。
在此之前,李春富于2016年在美国血液病年会(ASH)作了两场口头发言,报告了由其设计的半相合移植方案,分别用于治疗白血病和地贫,结果获得好评。2018年12月,美国圣地亚哥举办的第60届ASH会议上,李春富代表国际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IBMTR)进行了题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亲缘和非亲缘供者移植的一项国际调查结果》大会发言。这是首例由华人领衔作为主要研究者的CIBMTR研究项目,代表了国际地贫移植的高端水平。
不难看出,李春富教授成为中国儿科血液病医生中首位能4次在国际级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的医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学者。这代表了他在血液病研究和治疗领域的地位。而在无数患儿父母的眼里,李春富则是希望。无论是广东省内,还是广西、湖南、江西等全国各地的血液病患儿父母都奔着他跑到南方医院请他诊治。但因为血液病患者实在太多,地贫患儿想做移植至少要排队等候五六年,待床10年都不罕见。
去年7月,李春富教授团队落户东莞台心医院,建立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该院与美国著名医疗集团梅奥诊所战略合作,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目前展开床位100张,移植仓36间,成为中国华南地区规模庞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
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开启点燃梦想
李春富年幼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他有今天的成就,那时他的心愿仅仅是“父母别再工作调动了”。李春富出生在湖南衡阳,父母是铁路职工,1963年,8岁的李春富跟着父母迁到了广州,从此在广州扎根。
1969年,还在读初二的李春富被抽调到广州市卫生学校参加教学改革试验,年少的他是四个兄弟姐妹的老大,他想:“去读卫校就可以早点出来工作,有了生活费还可减轻家里的负担。”到了卫校,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就此开启了他的从医之路。
15岁,李春富从卫校出来,被分到了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现在的广医三院)。在药房一干就是3年,单调、重复的工作,几乎让他绝望。3年后,他等到了机会。1973年9月,作为工农兵学员,他凭着自己“肯吃苦,心里很苦但嘴上从不叫苦”的良好表现被保送到了军医大学。跟着军校学员一起学了4年,1977年8月,他毕业了,重新回到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当时,城里的老医生都被下放到农村去了,医生太少,患者太多,每个医生都得独当一面,各种疑难杂症都可能碰上。“这给了我很大的锻炼机会。”李春富说。
1981年,工农兵学员“回炉”学习,李春富进了广州医学院重读了两年基础课。“这对我很有帮助,相当于基础课程我一共读了三次(加上后来的研究生课一共4次),在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反复地来回,这也成就了我。”李春富说,但他的内心还是有些苦涩,因为他并不甘心自己永远是工农兵学员的身份。
再次回到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后,李春富有了更大的梦想,他迫切地想把自己工农兵学员的学历给刷新。1983年他报考研究生政审被拒,1985年,在他反复保证“毕业了一定回来工作”后,医院同意他报考研究生。努力定有回报,30岁的李春富考上了军医大学的研究生,正式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因为英语成绩优异,一年后他被学校推荐去了北京军事医学研究院进行实验研究,师从白炎研究员,当时中国著名的单克隆抗体专家,开始接触血液专业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为他打开了全新的世界,也成为他如今不断创新和开拓未知领域的基础。
1988年,研究生毕业时,5个学生面对留校选择时,“谁都可以不留,李春富得留下来”,这是导师和时任科主任的要求。李春富留校任教,这一年他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了首例自体移植,也是在这一年,李春富负责筹建了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也就是后来的南方医院的移植免疫实验室。
“李大胆”成了中国“地贫之父”
在医院,从主治医师起步,李春富不断地向上攀登。1997年,他成为南方医院儿科副主任,1999年,43岁的他成为儿科主任,成为了一名儿科名医。至此,李春富似乎已经功成名就,是否就这样过一辈子?
但李春富不想就此止步,他想做更多的事。1996年,他首次跨出国门去新加坡学习,国外对白血病治疗的先进方案令他心动。随后,他又去香港,在白血病治疗上,“香港方案”跟那时他们医院的治疗方案很不同。“香港方案”能不能拿来用?患者出了问题怎么办?
在老主任的支持下,“李大胆”在“香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然后在患者身上试用。
一个厦门的女患者,便秘、肠梗阻,开腹后全是淋巴瘤,在别的医院被诊断“活不过10天了”。“女孩父亲不死心,用担架把孩子抬到广州,在门诊找到了我,最终,用我的新方案治疗后女孩活了下来,现在已大学毕业,且活得很好。”李春富说,这个病例也让他体会到了,“少说话,多做事,把病人治好,让事实说话”。
1999年初,李春富去香港学习;同年10月,他又去美国学习。年轻的“李大胆”主任在科里站稳了脚跟,带着医生们开始大干了。地中海贫血是广东、广西等地的地方病,东莞常住人口中,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比例达10%左右,若夫妇二人皆为地贫基因携带者,孩子有25%的几率患上重度地贫。以前,重度地中海贫血必须终生输血才能维持生命。
从1999年到2007年,地贫移植并不顺利,治愈率只有50~60%。为了在治疗重度地贫上有所突破,李春富2007年再次赴美国专门学习了移植技术。回来后他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了NF-08-TM地贫移植方案。“前三个病人中两个在移植后不久因感染死了,本来这个方案应该停下来,但我们扛住了,仔细分析失败原因主要是因为随访不到位。”李春富说,这之后移植病人的随访他亲自做,“我们要求移植病人出院后必须住在干净的两室一厅里”。
2009年之后,李春富带领的团队对地贫移植治愈率达到了90%以上。2012年,在病例达到100例后,李春富据此撰写的论文在美国血液病著名杂志《Blood》上的栏目发表,引起轰动。从此,李春富被业内专家誉为中国“地贫之父”。今天,NF-08-TM地贫移植方案世界许多中心都在使用。
李春富看望患病儿童
攻克“儿童白血病之王”
“地贫之父”的匾如今挂在李春富的办公室内,但他并不甘心这个称号。李春富说,“我可不希望别人说我只会治疗地贫。”2013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美国三大癌症中心之一的MD Anderson中心的一名专家报告了“去甲基化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研究结果,引起了他极大的关注。
李春富一下联想到了能否用同样的治疗方案来治疗幼年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相似的病理基础,能不能试一下呢?”他找到发言的专家,专家只说了一句话,“祝你好运”。李春富还是觉得找到了希望,“因为在2014年之前,这个病我从来就没有治好过,不管是移植还是化疗,患者最终都是死亡,存活超过一年的都不多。”
首位病人来了。“我很坦诚地跟家属讲了,按照老路走,我手上治疗的患者还没有活下来的;按照新路子走,我没有做过,但至少还有梦,可能成。”李春富说,家属选择了新路。2014年做的手术,患者至今还好好的。有了首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患者都知道该选择哪条路了,这个儿童疾病中的医学难题之一,素有“儿童白血病之王”的疾病在李春富团队的手中,治愈率又做到了90%以上。李春富说,在听那名专家发言之前,很多人没有想到这种疾病的发病机理的问题,专家一说,他就想明白了。
但听到了,想到了,敢不敢做,敢不敢创新,更是考验。“那个专家的发言是公开的,但只有我联想到了儿童治疗领域,并且跟着做了。”李春富说,“只有胆大心细,又步步为营、扎扎实实的人才敢做。”
李春富做到了,这是他的幸运,更是无数血液病患儿和家庭的幸运。如今,在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所有跟白血病相关的疾病,都能得到好的治疗,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是这些孩子们的希望之一。
每次失败都是一本沉甸甸的书
去年5月,63岁的李春富正式从南方医院退休。6月,他与家人到冰岛环岛旅游。中途住在一个农庄,主人是冰岛的退休医生,他们买下了这个农庄,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他本可以像他们一样,在世界的某个乡间田园,安享晚年。
但李春富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一条前途未卜,艰难曲折的路。他迫切希望改变地贫患儿待床10年等待移植的局面,他迫切希望更多的白血病患儿从病痛中得到拯救。李春富还记得,2010年,一位移植成功孩子的母亲对他说,“主任,你即使退休,也不能不干。否则,你对不起在你手上死去的孩子”。这句话让他刻骨铭心。
“的确,我从医40多年,做移植30多年,我救治了无数病孩,但也眼睁睁地看着许多病孩逝去。在一个春节前夕,一位白血病男孩对我说:‘李主任,我不想死’。但当时,我知道我已无能为力了。正是这些鲜活的生命离去,让我们学到很多,领悟更深。”
“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正是这份意志和执着,让我们把地贫移植治愈率从2009年前的50%提升到2009年后的90%,达到世界高端水平;从同胞移植到父母供髓移植,彻底解决移植供者问题,赢得了同行的认可与尊敬。”李春富动情地说,“可每一次成功仅仅是一份喜悦,而每一次失败却是一本书,一本本沉甸甸的书。”
正是在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刻,翻阅过往每一本沉甸甸的书,给了李春富不断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从90%向95%努力,从95%向100%努力,哪怕还有1%的失败率,对患儿和家庭来说,都是人世间最伤的痛。截至6月24日,已经完成移植114例,移植成功率98.7%,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正是这样永远努力的产物。
生命还在燃烧,每一刻都属于病孩
中国有400万白血病患者,每年能够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不足1万例,很多人在等待中去世。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正是李春富的希望所在。“人都会老去,生命都将终结。但只要我的生命还在燃烧,每一刻都属于病孩。”他这样说。
李春富说,实际上在他退休之前,就已经有很多社会资本找到他,想跟他合作,“大大小小的老板都找我去看过医院,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什么都谈妥了,但就是因为医院环评不过关,最终黄了。去年7月,亚洲的投资机构之一的一家资本公司找到我,我们到处找地方,最终选中了东莞”。
这家资本公司对李春富教授没有任何经济指标,投资李教授看中的是他的情怀、医术和医德,“这个时代缺乏大师精神,更缺乏能够救助万千血液病患儿的好医生,我们觉得凭借资本优势、科学管理,加上李教授团队一定能帮到更多患者”。
李春富也直言:“如果对我有经济指标要求的,甚至提出跟我对赌的,我第二天就不会见他了。作为我个人而言,钱已经足够了。开这个机构,我的目的不是赚钱,我们的收费也全部向公立医院看齐,治得好又不贵,才是我们的目标。”
不是所有人都看好他。“有人跟我说,‘患者是跟医院走,不会跟医生走’,你李春富自己搞,看你有没有患者。”李春富心里较着劲,“我就要让他们看看,我到底能不能成。我就要给很多大医院里那10%的真正专家探探路。”
如今,36个移植仓始终满仓,一个孩子从移植仓出来,马上有另一个孩子进入。“现在还有1000多个孩子在我们这里登记要做移植,2/3是地贫,1/3是其他血液病,即便满负荷运转,给这些孩子做完移植也得三四年时间。”李春富说,他自己恨不能一天当成两天用。
- 标签:
- 李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