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动态 >>学术动态 >> 正文

资讯动态

学术动态

疾病科普 | 血液病病人须知:出血时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7-0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血液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血液病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其中以皮肤(出血点、瘀斑),鼻腔,牙龈出血常见。内脏出血多为重症,表现为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及女性生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严重者也可发生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那么,血液病患者一旦出血,该怎么办呢?


一、出血的观察要点

发生出血情况的血液病患者,重点需要观察以下几点:

1)定时检测患者血小板值、凝血功能。

2)生命体征的监测、神志变化及患者的不适主诉。

3)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瘀斑;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出血点的数量。有无明确的原因或诱因。

4)有无鼻腔、口腔粘膜及牙龈出血。

5)有无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颅内出血的表现。

6)观察有无脏器的出血(呕吐物、尿、便颜色、量及性状)。

 

二、出血的护理措施

1、饮食:

出血时,患者要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者是半流食。严禁吃过硬、粗糙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

q.jpg

(易消化的营养粥)

 

2、休息:

1)当血小板低于<50×109/L5万)时,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恐惧,要减少活动,卧床休息,用物要摆放整齐,安全有序,以避免磕碰,严禁推输液架随处走动。

2)当血小板计数<20×109/L2万)时,有自发出血的可能,应卧床休息,以防颅内出血,如病人剧烈头痛、呕吐、烦躁、视物模糊等,及时通知医生迅速处理。

3)饮食要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食。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

 

那么,出血可能发生在任何部位,不同部位发生出血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皮肤出血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观察全身皮肤,前胸、后背、上下肢等部位否有出血点。注意区分出血点与红疹。出血点压之不褪色,红疹压之褪色。

2)患者应剪短指甲,血小板低时避免用力挠抓皮肤,床单及被褥柔软无褶皱,避免皮肤受摩擦挤压,引起皮肤出血点。

3)患者穿棉质宽松衣服,衣服勤更换,清洗后充分晾晒,衣服注意严禁有太多装饰及饰品,以免刮蹭皮肤。

4)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拔针后给予充分压迫止血。

5)高热时严禁使用酒精物理降温,以免引起皮肤出血加重。

6PICC穿刺点渗血及时给予更换贴膜,更换贴膜时,动作轻柔,避免揭膜引起皮肤出血点。

w.jpg

(压之不褪色的出血点)

 

四、鼻腔出血护理

1)严禁用手抠挖鼻孔,空气干燥时可用红霉素软膏涂鼻腔或开塞露涂鼻腔,防止鼻粘膜干裂出血。

2)如果发生鼻出血时患者头部抬高,及时通知医生。出血量小由医生给予干棉球填塞,出血量多时由医生给予凝血酶冻干粉棉球、稀释肾上腺素棉球、明胶海绵或膨胀海绵填塞鼻腔。鼻腔停止出血后,严禁家属或患者自己取出棉球,以免再次引起出血。

3)鼻腔出血时会有血液流入口中,所以注意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引起口腔感染。

e.jpg

(鼻出血)

 

五、口腔及牙龈出血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温开水漱口后,再使用漱口液漱口。血小板大于50×109/L可用软毛牙刷刷牙,严禁牙签剔牙。当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时,严禁刷牙,可以用棉球做口腔护理。

2)禁食煎炸、带刺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及质硬的水果(如甘蔗)等,以免引起口腔黏膜的破损出血。

3)牙龈出血时,可用凝血酶或0.1%肾上腺素棉球、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并及时用生理盐水或1%双氧水清除口腔内陈旧性血块,以免引起口臭影响患者食欲及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六、肛周黏膜出血护理

1)保持排便通畅,避免大便时用力,如排便困难时可以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或口服通便药物。

2)化疗期间多饮水,进食蔬菜,水果,清淡易消化饮食,保证排便通畅。

3)保持肛周黏膜皮肤清洁,便后做好肛周清洁或坐浴,注意观察肛周黏膜情况。

 

七、内脏出血护理

1、消化道出血护理:

1)消化道大出血时患者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2)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温凉、清淡流质,对消化性溃疡病人尤为重要,进食可减少胃收缩运动并可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具体情况需遵医嘱执行。

3)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量及性状,并记好出入量。及时跟医生沟通。

4)卧床休息,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便后做好肛周护理。

2、颅内出血护理:

1)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等。伴高热病人需及时有效的降温;伴高血压者需监测血压。

2)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若患者突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则提示有颅内出血。立即跟医生联系。

3)颅内出血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床头摇高15-30度。

4)吸氧,吸痰,及时吸出痰液,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还要注意观察意识,神志及瞳孔的变化。

 

 

 


  • 标签:
  • 春富研究院

  • 儿血知音